生物安全運輸箱可以如何分類?基本的包裝系統有哪幾層組成?
一,感染性物質的分類:
民航組織《危險物品航空安全運輸技術細則》中將感染性物質分為A、B兩類。
A類:
感染性物質,在發生暴露時,可造成人或動物的長久性殘疾,生命威脅或致命性疾病。其中,可使人或動物致病的感染性物質,歸入UN2814;只使動物致病的感染性物質,歸入UN2900。對應A類生物安全運輸箱
B類:
不符合A類標準的感染性物質,歸入UN3373,其正式運輸名稱為“診斷樣品”或“臨床樣品”。對應B類生物安全運輸箱、樣本采集箱
二,包裝系統
根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第二章第十一條:
運輸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的容器應當密封,容器和包裝材料應當符合三防兩耐的要求;包裝上應當印有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生物危險標識、警示語和提示語;經省級以上衛生或獸醫主管部門批準,由2人以上專人護送。
【“三防”:防水、防泄漏、防破損】
【“兩耐”:必須能承受在-40℃至+55℃溫度范圍內95kPa的內部壓力而無滲漏。】
基本的三層包裝系統:在感染性及潛在感染性物質運輸中選擇使用的三層包裝系統。這一包裝系統由三層組成:內層容器,第二層包裝以及外層包裝。
裝載標本的內層容器(主容器)必須防水、防漏并貼上指示內容物的適當標簽。內層容器外面要包裹足量的吸收性材料,以便內層容器打破或泄漏時,能吸收溢出的所有液體。
防水、防漏的第二層包裝(輔助包裝材料)用來包裹并保護內層容器。有些包裝好的內層容器可以放在獨立的第二層包裝中。有些規定中包括了感染性物質包裝的體積及重量限度。
1,******層包裝要求用保存標本的原始容器,需將蓋口密封。
主容器(內層)如下圖
作用:盛放菌(毒)種或樣本
材質:玻璃、金屬或塑料
要求:密封、無菌、“兩耐”、“三防”
標簽:類別、編號、名稱、容量(貼于主容器外)
2,第二層包裝可以采用專用二級包裝桶或耐高壓塑料袋。
輔助容器(中層)如下圖
作用:包裝及保護主容器
要求:“兩耐”、“三防”
資料:數量、危險性申明、樣品鑒定書、發送/接收者信息(置防水袋內,貼于輔助容器外)
3,第三層包裝是將密封好的第二層包裝放入運輸包裝盒,運輸包裝盒要求有保持冷藏低溫功能。
外包裝(外層)如下圖
作用:外保護
要求:具有足夠的強度
標識:生物危險、警告、提示、放置方向(使用干冰時,應留有排氣孔)
作為生物安全運輸箱專業生產廠家,我們提醒使用單位在購買此類產品時,要明確用途,如果是用于運輸和包裝感染性物質或診斷標本或臨床標本或生命物質B類的,一定要購買合格產品,并且索要正規的產品檢測報告。